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独山科特派推动种养循环,解码生态富民方程式
正值秋耕秋管关键时期,为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独山县发展和改革局科技科负责人罗红的协调下,2025年9月29日至30日,独山县组织科技特派员熊先勤研究员、任晓晓助理研究员、莫丹禄农艺师,以及县畜牧业发展中心陆荣清高级畜牧师、韦祖娟畜牧师等专家团队,深入麻尾镇等地开展“金秋”砂糖橘新品种高接换种及冬季管理、种草养牛技术培训,推动构建“果—草—畜”种养循环模式。
熊先勤研究员围绕“金秋”砂糖橘高接换种后的树型培养、水肥管理、杂草防控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系统讲解,重点阐释了“果—草—畜”循环模式在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金秋”砂糖橘新品种高接换种管理与种草养牛技术培训
韦祖娟畜牧师在培训中提出,果农应积极利用果林资源,发展林下养鹅、养牛等复合种养方式。她指出,这一模式具有多重效益:一是可将果园杂草转化为畜禽饲料,拓宽增收渠道,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二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使用,提升果品质量;三是畜禽粪便还田可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降低化肥投入,改善果实品质;四是有助于实现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真正实现“果—草—畜”有机衔接,兼顾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畜禽养殖技术培训
在“金秋”砂糖橘高接换种果园现场,熊先勤研究员针对部分植株叶片出现局部失绿现象,提出“以防虫为抓手防控病毒病”的技术建议。针对果园杂草防控难题,他提倡推广“果园养鹅”生态除草模式,既降低人工与药剂成本,又可通过养鹅增加收益。
麻尾镇农业综合农服中心农艺师莫丹禄围绕近期农业重点工作进行了政策宣讲与技术培训,当前麻尾镇柑橘类种植面积2万多亩,其中“金秋”砂糖橘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已成为麻尾镇群众增收致富重要产业之一,是推动麻尾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场演示农机规范操作,并重点强调了农机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金秋砂糖橘树叶失绿原因诊断
农机具操作指导
此次培训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对“果—草—畜”种养循环技术模式的认知水平,增强了大家依托该模式实现增产增收的信心,为独山县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